正谷張向東有機無跡
來源:《遠東經濟畫報》(08年1、2月合刊) 作者:齊佳佳
種瓜得瓜,種豆得豆。
如今這樣的結果也不那樣好求。撒了化肥,噴了農藥,瓜也不是那個瓜,豆也不是那個豆。
所以,張向東改行要做“農民”,母親最開心。
大學學的是經濟,十幾年職業生涯也就是投錢,鈔票賺了不少,人也很孝道,決定去開荒種地,母親眉開眼笑,說是能讓人吃好,才好。老人家信仰佛教。
健康,生態,公平,關愛。這是他對有機的理解。
吃的五谷雜糧,未必吃的健康。父親曾在家鄉當地糧管所就職,他還記得,保存糧食的庫房里,插滿了竹竿,竹竿里吊滿了麻繩,人們動手往麻繩里灌農藥,小小人在窗外,呼吸到的盡是淡淡農藥味道。時隔多年,這種保存糧食的方法,仍讓他心顫:人類吃的是糧食,還是毒藥?
2001年,他去了美國。頭發長追女仔的歲月呼嘯而過,同桌的她早已披上嫁衣裳。人在他鄉,唯一可以懷念的,是家鄉屋后菜園子里,菜青瓜香。
直到吃到有機蔬菜,一家老小歡呼雀躍,小的自然是圖個新鮮,上了年紀的才懂得,這個,才是小時候的味道。
根在炎黃,最原始的,也是最美好的。
中國用占世界7%的耕地,養活了占世界21%的人口,消耗了占世界35%的化肥。觸目驚心,不是瞎掰。
從前追求的,是自己和家庭的有機生活狀態,F在努力的,是讓一部分人先有機起來。
正乃為人之本,谷系天地靈物。
七年之后,張向東回來了,帶著一肚子有機蔬果。
說自己是“農民”是一種顯擺。所以,剪了短發的張向東見人的標準姿勢是,面帶微笑敬個禮,告訴世界我就是資本主義。畢竟,十個梨子賣幾百塊,一般人也吃不起。
害蟲是生態的一部分,富人也是社會的一部分。有機了,害蟲可以活久一些,富人就要先掏一些。上個月的“有機晚宴”,沒怎么宣傳,呼啦啦來了兩百多號人,吃的是正谷的蔬菜,嘗的是正谷的水果,喝的是正谷人帶來的飲料。
農場在順義和密云,加起來不到兩百畝,張向東說心有多大地就有多大。那個晚宴上,滿頭銀發的嘉賓們告訴他,這個,才是小時候的味道。
春宵一刻值千金,頭發短了,心醉了。
醉了的人兒憶起老家,在溫州,鄉下,前有水,后有山,路邊的水捧起來就喝,菜園里的菜摘下來就吃。那些青蔥歲月,仿佛,正在回來。
走走停停,才發現,心一直拉在某個地方。有心,對自己,對別人,對下一代。慈善活動之外,殺豬不讓豬看見,也是一種關愛。
最愛的正餐是西式牛排,最大的嗜好是觀察美景。忙人張向東前腳下飛機,后腳陷茶室,始終有個共同點:美景美茶秀色可餐。
聽說他老婆是北方人,看他溫文爾雅白面書生相,突然想起齊秦的一首歌。到底,誰是狼?
中美兩邊跑,時間不分割,生活要有機,快樂自己找。
難怪英國查爾斯王子早在80年代,就在自家的海格羅夫莊園內開辟一田地,種的也是有機菜。莫斯科美女甘愿到美國去除草,除的也是雜亂草。美色有數,美元無敵!
第一個吃正谷有機菜的還是家人,他知道如何給他們最好。學的是經濟,卻很少讀經濟類的書,讀環保,為北極圈企鵝肚子里發現DDT心痛不已。愛思考,思得最多的還是家鄉的流水小橋。
只是不知道,充滿農藥和化肥的土壤里,水是否還是那個水?
真水無香,真味無跡。一人有得吃,眾人都有得吃。瓜果蔬菜的心,是要人人都能吃就一片天地。
他常常開著寶馬賣菜,天天和有錢人打交道。托他們的福,讓這一部分人,為生態,為公平,買單。
一個人,便是一個天地,便是一個有機。天地有機,我性無機。再回首,恍然一夢,枕的不是黃粱,是牽手。
有機專業戶張向東,不能說的玄機。